年底到了,從七月中就來到這裡,卻有一種尚未適應的感覺。
忘了在哪看過一篇文章,類似說如何念好研究所之類的文章,裡面提到,研究所跟大學上的課目標是不一樣的,大學是以廣泛的學習為主,而研究所是以拿學位、完成碩士論文為主,因此,研究所修的課主要應針對研究所需而修,畢竟想要兩年畢業的話,是沒有太多時間的。
也許是所謂的跨領域吧!在這裡仍然有一些基礎課程要修,不過老實講,有沒有「用」卻是不得而知,這裡的「用」指的當然是直接在計畫,在論文派上用場。也因此,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:我修的跟要做的,完全是兩碼子事,而我要做的相關課程,所上沒開。而且,那些基礎知識我以前沒學過,以前學過的目前正放著長灰塵當中。就像電子電路,以前從沒碰過硬體的我,在這裡卻得學著碰電子電路,還要設計基本電路,有時自己想想,都覺得很有趣。
除了課程之外,還得面對兩種不同領域出身的老師。我頭家是資工背景,特別是做硬體,寫底層程式的。而一向習慣處在技術導向的我,得上一位以醫護人員為主的老師的課,在他的課堂上,資訊人員還真是個屁啊!每個星期的那三節課,總是有讓我重考,或是畢業後重回到純資訊領域的感覺。
我一直覺得做技術是很幸福的,可能因為,我的大學跟研究所指導老師都是偏技術的,也可能因為,我一直沒有遇到讓人感到舒服的「管理階層」人員。雖然說我很佩服搞管理的人,但偏偏我遇到的都是視技術人員不值一文的管理人員…
這裡有著很特殊的文化,蠻有趣的。當老師口中喊著資源有限,但是卻又花大筆錢買用不著的東西,或是不採較經濟的解決方案;當老師說著要尊重專業,轉身卻又把資訊專業說的一文不值,看個書就會。
來了半年,有些心得,但仍繼續在適應…
忘了在哪看過一篇文章,類似說如何念好研究所之類的文章,裡面提到,研究所跟大學上的課目標是不一樣的,大學是以廣泛的學習為主,而研究所是以拿學位、完成碩士論文為主,因此,研究所修的課主要應針對研究所需而修,畢竟想要兩年畢業的話,是沒有太多時間的。
也許是所謂的跨領域吧!在這裡仍然有一些基礎課程要修,不過老實講,有沒有「用」卻是不得而知,這裡的「用」指的當然是直接在計畫,在論文派上用場。也因此,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:我修的跟要做的,完全是兩碼子事,而我要做的相關課程,所上沒開。而且,那些基礎知識我以前沒學過,以前學過的目前正放著長灰塵當中。就像電子電路,以前從沒碰過硬體的我,在這裡卻得學著碰電子電路,還要設計基本電路,有時自己想想,都覺得很有趣。
除了課程之外,還得面對兩種不同領域出身的老師。我頭家是資工背景,特別是做硬體,寫底層程式的。而一向習慣處在技術導向的我,得上一位以醫護人員為主的老師的課,在他的課堂上,資訊人員還真是個屁啊!每個星期的那三節課,總是有讓我重考,或是畢業後重回到純資訊領域的感覺。
我一直覺得做技術是很幸福的,可能因為,我的大學跟研究所指導老師都是偏技術的,也可能因為,我一直沒有遇到讓人感到舒服的「管理階層」人員。雖然說我很佩服搞管理的人,但偏偏我遇到的都是視技術人員不值一文的管理人員…
這裡有著很特殊的文化,蠻有趣的。當老師口中喊著資源有限,但是卻又花大筆錢買用不著的東西,或是不採較經濟的解決方案;當老師說著要尊重專業,轉身卻又把資訊專業說的一文不值,看個書就會。
來了半年,有些心得,但仍繼續在適應…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